雨水落,菌子生。连日来,随着持续降雨的滋润,威宁各类野生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林区群众纷纷进山“寻宝”,打开一条独特的生态致富新路径。
7月25日,威宁自治县哲觉镇的山林松涛阵阵,阳光透过树隙斑驳洒落,空气中弥漫着野生菌的芳香,松涛林影间跃动着采菌群众的欢快身影。
“快看,这里有好几朵青头菌!”
家住哲觉镇公平村段兴云一到夏季就每天和家人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与智慧在山林中穿梭,寻找着野生菌的踪迹。在找到一丛青头菌后,不禁欣喜,及时与家人分享。
在威宁自治县哲觉镇,村民刚采摘的青头菌。
“我们每天凌晨就打手电来山林中捡野生菌,中午便背到路边售卖,嫌麻烦的时候也会直接卖给收购商,每天能挣好几百块钱。”段兴云乐呵呵地说,当地产的野生菌口感好、品质优,不但价格高,销路也不愁。
展开剩余71%村寨山中菌飘香、小镇集市交易忙。临近中午,一早就在各处山林里忙碌的“菇勇者”们背起刚采摘的野生菌朝着集镇汇集,整个集市上各种野生菌琳琅满目,整齐排列。从各地赶来的收购商们早早地来到这里,与村民们热情地讨价还价,现场热闹非凡。
威宁自治县哲觉镇,过往游客在采菌群众的摊位前查看野生菌品质。
“我以前也采菌子,这几年主要是收购、转运和外销。”野生菌收购商张燕告诉记者,经营野生菌生意不仅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季节性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问题,又打开了野生菌销售渠道,提高了销售价格,增加大家收入。
离开哲觉,驱车前往观风海,在威宁自治县国有沙子坡林场的路旁停满了采菌游客的车辆。大家提着篮子,弯腰低头,和林区采菌群众一起仔细寻觅着藏匿于松林与灌木之间那些“小精灵”。
“把菌子轻轻从泥土中拔出来的感觉,太治愈了!”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王莉兴奋地说,自己每年都来威宁避暑旅游,没想到今年还能体验一把采菌的乐趣。
在位于观风海镇的威宁自治县国有沙子坡林场,新鲜的野生菌刚破土冒头。
地处乌蒙山深处的威宁自治县森林资源丰富,低纬度、高海拔、夏季温和多雨的独特环境为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当地产的野生菌品类繁多、肉质厚实、口感鲜嫩、营养丰富。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坚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稳步推进生态建设,强化野生菌资源和种群的保护,不断探索“两山”转化模式,拓宽深山田野间的致富新路子,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在威宁自治县哲觉镇,采菌群众刚采摘的野生菌。
“小小的野生菌,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目前全县境内林产野生菌采集27万余亩,产量6000余吨,产值达2.4亿元,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威宁自治县国有沙子坡林场场长刘秉江说。
通讯员 赵庆能 陈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编辑 汪瑞梁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
发布于:贵州省广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